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農藥工業網 日期:2011-07-18
冬小麥半精量播種技術,是高產、穩產、低耗、生產效益好的栽培技術。主要內容是改大播量為合理播量,改耬播為機播,改早播、晚播為適期播種,改淺耕為適當深耕,改小麥劣種、混雜種子為良種、純種,改單一防治地下害蟲為綜合防治病蟲害,堅持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的施肥原則,施足底肥,實行氮、磷、鉀配合,補施微肥,重視秸稈還田;堅持足墑播種,提高整地、播種質量,保證全苗、培育壯苗。
1.培肥地力。實行精播、半精播技術,必須以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條件為基礎。
2.選用良種。選用分蘗成穗率高、單株生產力高、抗倒伏、株型較緊湊、光合能力強、落黃好、抗病、抗逆性好的良種,有利于精播高產栽培。如矮抗58、鄭麥366、周麥16,周麥18等均可實行半精量播種。
3.精細整地。(1)施足底肥。底肥應有機肥、秸稈還田、氮、磷、鉀肥配合,培肥地力,滿足小麥各生育時期對養分的需要。(2)加深耕層。適當加深耕層,破除犁底層,加深活土層。整地要求地面平整、坷垃少,土壤上松下實。
4.土壤處理 對地下害蟲和吸漿蟲混合或單獨嚴重發生田,犁前要進行藥劑處理土壤,每畝用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或3%辛硫磷顆粒劑2.5~3公斤拌細土20~25公斤,撒于地表后,耕翻入土。全蝕病區可每畝用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2.5公斤,摻土15公斤,于犁地前撒施。
5.足墑適期播種。
(1)在病蟲混合發生區,用殺菌劑、殺蟲劑混合拌種技術,各計各量,先拌殺蟲劑晾干后拌殺菌劑。
(2)在造墑的基礎上,選用粒大飽滿、生命力強、發芽率高的種子作種。實行機播,要求下種均勻,深淺一致,提高播種質量。一般播種深度3~5cm。
(3)播種日期以日平均氣溫16~14℃時播種半冬性品種,從播種至越冬開始,有0℃以上積溫650℃左右為宜。一般半冬性品種適播期為10月5—15號,弱春性品種適播期為10月15—25號(5)播種量適宜。
(4)播種量應該以保證實現一定數量的基本苗數、冬前分蘗數、年后最大分蘗數以及畝穗數為原則。一般半冬性品種基本苗數為16---18萬,弱春性品種基本苗數為18---20萬。
(5)小麥出苗后及時查苗補種。補種應以本品種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