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加快我省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措施及建議
責任編輯:云南省農業廳 來源:云南省農業廳 日期:2011-08-17
按照規模化、集約化的要求,選擇生產較為集中,群眾基礎、交通運輸等條件好的地區建立優質加工型原料薯生產基地;選擇海拔和緯度較高,氣候適宜,與毒源作物有隔離條件的地方建立優質種薯生產基地。
一是,搞好區域布局。根據我省現有加工企業對商品薯的市場需求和專用加工型品種的生產技術標準,一個區域一個品種,一個村一個專用型薯的生產布局,如種薯生產區、加工薯生產區、蔬菜薯生產區等,有利于提高產品率和商品率。
二是,改善基地的生產條件,提高生產后勁。針對基地生產中的實際問題,以治水改土、培肥地力和改善交通狀況等為主要內容,改造和完善基地生產條件。
三是,合理安排種植茬口,延長鮮薯的市場供應和企業加工生產期。充分利用立體農業的優勢,科學合理安排種植茬口。以季節劃分,按冬季薯、小春薯、早春薯、大春薯四類安排生產,并對高寒冷涼山區進行種植節令的調整,適當延長收獲時間,保證鮮薯的供應,提高種植業、加工企業的效益。
四是,注重豐產栽培技術的組裝配套,致力于提高馬鈴薯的品質和產量。根據不同品種、生產條件,從種植節令、密度、施肥、病蟲害防治、科學管理等方面進行豐產栽培技術的組裝配套,進一步提高馬鈴薯生產的科技含量;制定優質種薯生產技術規程和無公害馬鈴薯生產技術規程,并開展示范。
五是,建立完善的優良品種脫毒快繁體系。進一步建設和完善以昆明為中心的品種引進、選育和莖尖脫毒核心苗生產基地,以曲靖、昭通和麗江等市為中心的馬鈴薯脫毒苗擴繁和原種及一級種薯生產基地,各縣原種、一級種薯生產基地,若干個核心鄉繁種基地的推廣網絡。
六是,加大基地群眾的科技培訓和技術指導力度。對基地內鄉村干部,重點解決好意識、技能、方法問題,使行政和科技相結合有效提高生產力。對基地群眾的培訓,重點是增強科技意識,掌握技術要領,真正達到一戶有一個科技明白人。并樹立起一個良好的商品意識、道德意識。
七是,組織農民協會、鄉村社區組織,與加工企業及進出口商建立廣泛的聯系及合作,發展訂單生產,形成“公司+中介組織+農戶”的開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