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09-01-15
農業部權威專家近日表示:2009年國內小麥生產面臨條銹病全國性大流行的威脅。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甘肅省農牧廳植保植檢站、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相關科技人員,對隴東南條銹病越夏菌源基地的病菌越夏情況、秋苗發病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調查發現小麥條銹病越夏菌源量大、秋苗發病嚴重。根據全國小麥品種布局情況以及氣候發生趨勢等進行綜合分析,預測2009年全國小麥條銹病將呈全國性大流行態勢,發生面積將超過6000萬畝。
據國家氣象局預測,去年冬季至今年夏季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總體上有利于小麥條銹病的發生和流行。
國內小麥生產的主體品種大都“喪失”了對條銹病的抗性。此外,在參加2008年度國家冬小麥區域試驗的127個小麥新品種中,對條銹病表現中抗至免疫的品種僅有16個品種(占12.6%)。
專家建議
——要抓好菌源地的早期藥劑防治工作,特別是對于隴東南、海東、川西北、寧南等秋季菌源地區,應迅速開展秋冬季的統防統治工作,以壓低菌源數量,減少向外傳播;
——對于鄂西北、四川盆地、豫南、陜南、重慶、貴州、云南等春季菌源地區,應大力加強病害普查和冬季預防工作,采取“帶藥偵察,發現一點控制一片”,在早春(2月底至3月初)對發病麥田實施全面防治,以控制病害向主產麥區傳播蔓延;
——對于河南大部、山東、河北、安徽、山西等春季流行區或局部流行區,要切實加強病情監測,提前做好應急防控的藥械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