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曉丹 來源:農藥工業網 日期:2022-03-28
有機農場的種植和運作,這是一個很復雜的話題,在此,僅和大家簡單的分享幾點種植過程,希望大家可以對有機農場和食物的來源有所認知。
第一,種植前的選地和養地
1、選地。大家都知道環境和水土對農產品的影響非常重要,所以選地一定是種植的第一步。以我們為例吧,我們選的是山東濰坊峽山,這個地方本身就是國家的一個有機示范區(當時國家批了37個,這里是其中之一),國家一級水源地,不允許有工業污染源,所以整個環境、水源都是非常好的。
2、養地。拿到地后還不能種,有機種植必須有一個3年的土地轉換期,在這3年間,一方面通過“晾荒”,利用土壤自我修復能力降解硝酸鹽、重金屬和農藥殘留;另一方面通過“綠肥”養地,將種植作物還田,這樣土地就會慢慢的變的肥沃和健康。土地檢測達標合格后才可以進行種植,所以光3年晾荒這方面的成本也是非常大的。
3、隔離。同時,你還要構建一個和外界的隔離帶,至少與傳統農田保持50米的距離,再加上緩坡、水溝這種隔離,這樣就可以防止外圍傳統農業用藥用肥等,對有機農業造成污染。
第二,種植過程中的有機措施
土地養了3年后,才可以進行有機種植,你種出來的菜才能夠獲得有機認證。有機種植過程中肯定是不允許轉基因種子、不用化肥、不用農藥、不用激素,那蔬菜營養怎么供應?生病生蟲長草怎么辦?
1、肥料的供給。杜絕使用化肥,只使用有機肥,豆粕、秸稈等發酵而成,輔以豆餅、花生殼等肥料。因為土壤狀態的變好,地里會常見蚯蚓,蚯蚓的糞便也是很好的肥料。
2、人工除草。這個是有機種植里面特別費時費力的一個工作,外面可能打一遍除草劑就百草不生了,有機種植是需要人工一點一點拔草的,很多時候剛拔了草,下一場雨草就又長出來了,草比菜長的高的場景很常見。
3、物理防蟲。會設置防蟲網、捕蟲燈、黏蟲板等物理防線,也會引進七星瓢蟲、麗蚜小蜂這種天敵去對抗害蟲,還會人工捉蟲,譬如菜花上常見的大青蟲、蝸牛,會人工去捉,不同的蟲子會采用不同的防治方式。
4、病害防治。有機種植的病害以預防為主,一旦植株生病可能就比較麻煩,我們會采用一些生物提取制劑,例如枯草芽孢桿菌,會見光分解,因為毒性很低,對病害防治效果有限,很多時候無法消滅病害,蔬菜就會減產甚至絕產。
5、熊蜂授粉和人工振動授粉。很多蔬菜為了坐果多坐果好會采用激素點花授粉,譬如西紅柿,這個有機種植是堅決不允許的,我們采用的是荷蘭“熊蜂”授粉和人工振動授粉,像西葫蘆、南瓜等瓜類的就是人工雄花給雌花授粉。現在外面很多西葫蘆種子為了追求產量已經去掉了雄花的基因,所有開出來的花都是雌花,都能結果,沒有雄花就不能授粉,就只能激素授粉。蔬菜沒有種子,花朵沒有雌雄,我們每天吃這樣的東西,想想這其實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第三,種植過后修復與循環
1、休耕。一般一茬種植結束后,這片土地會空一段時間,就是給土地一個“自我修復”的時間,通過 “高溫燜棚”等方式殺滅土壤中的病蟲害;通過“秸稈還田”實現土地最原生的肥料供給。
2、輪作。再就是同一片土地,不會連續種植同種作物,利用不同作物的營養需求差異性和病蟲害差異,采用“輪作”的方式合理利用土壤營養,趨避病蟲害。就是說一片土地你如果反復種一種東西,病蟲害肯定是逐年增加的,如果你換著品種種植,每種蔬菜的病蟲害不一樣,就會打亂這種病蟲害的升級。現在草莓采摘已經開始了,很多基地都是每年都種草莓,一般來說,這個地方的用藥情況肯定是要逐年增加,你才可能壓制住更兇猛的病蟲害的。再包括白菜、土豆、胡蘿卜、蔥、姜這種都是主產區的大田集中種植,這片地每年就產這個,那用藥的情況肯定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