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中國化工報 日期:2021-05-21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為了保護全球的生物多樣性,153個國家于1992年在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簽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我國成為最早的締約國之一。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身。自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來,在包括化工行業在內的國內各行各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走在了世界前列。尤其是“完達山一號”野生東北虎的出現,表明我國生物多樣性產生積極可喜變化。但同時也要看到,生物多樣性仍然面臨著環境污染、生物資源過度開發等威脅,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任重道遠,化工行業還應作出更多貢獻。
首先,創造替代產品是最好的保護辦法。
人類處于食物鏈的最頂端,既是生物多樣性的最大受益者,但同時也是最大破壞者。人類從生物多樣性中得到所需的全部食物、許多藥物和生產生活原料,生物物種為人類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源泉。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且大部分人口分布在農村,對生物多樣性具有很強的依賴性。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越來越多地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認識到野生物種是培育新品種不可缺少的原材料。特別是隨著近代遺傳工程學科的興起和發展,物種的保存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
在化工人的眼里,所有生物都由基本的化學元素組成,而以往由野生生物提供給人類的食物、藥物、原料等,已有不少可以通過化學合成的方式獲得,這就為生物物種保護提供了最大可能和必要條件。例如,不少藥物已可以用現代醫藥及人工合成取代;以往依賴動植物提供的皮毛、皮革、纖維、油料、香料、膠脂等各種原料,現在基本都可以用化工產品替代,化工對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毋庸諱言,當下有些制品的化工替代品還不能滿足消費者的要求,如皮革、纖維等,這就需要化工行業通過不斷創新加以完善。只有當替代產品完全可以達到甚至超越生物產品時,人類消費野生生物的欲望才會完全終止。因此,化工行業在替代生物產品上取得的每一步創新,都是對自然界生物多樣性的最好保護,也是最積極的貢獻。
其次,保護生態環境是永續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
保護生物多樣性,必須首先保護好環境,這是常識,也是共識。我國高速發展的經濟、龐大的人口壓力一度對生態環境造成很大影響,致使我國成為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的國家。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出的640個世界性瀕危物種中,我國就占了156種。
面對越來越嚴峻的生物物種危機,過去的所有努力雖有效但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包括化工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高度重視,需要對物種棲息地及自然環境進行持續改善,更需要進一步加大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近年來,化工行業綠色發展的理念普遍增強,為我國環境保護作出了積極努力。例如為保護長江母親河的水生態環境,長江沿線10多個省市的數千家化工企業通過實施關改搬轉,為長江沿岸生態環境的改善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了應有貢獻。
相信隨著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的加強,污染環境案例在化工行業中會越來越少,直至杜絕。也相信越來越多的行業企業會成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積極參與者和貢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