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斯文的樊學長 日期:2021-03-25
中國擁有比文明史更悠久的農耕史,農業技術在古代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韭菜因為生長迅速,種植方便,味道獨特,也成為鄉間房前屋后最常見的蔬菜之一。
種植一次可以收割多次的特點,使韭菜在互聯網時代被賦予了新的文化意義,代指那些受到暴利誘惑,一次次被收割,卻總不吸取教訓的股民,進而成為廣大散戶的自嘲。
近期韭菜代替多肉綠植,成為年輕人在陽臺的新寵。看著無心插柳的韭菜越長越壯,不少年輕人感受到了收獲的快樂,甚至開始著手將陽臺改造為菜園。一個民族的農耕Buff要藏不住了。
為何偏愛韭菜
如今,從宏觀看仿佛到處是機遇,從微觀看,缺少經驗、信息和資金的年輕人卻總是與機遇擦肩而過。這樣一個時代,財務自由的美夢可能就發生在每個人身邊,超高利潤創造的財富神話觸手可及,改變命運的誘惑挑動著年輕人的神經。
近年來的投資環境,對于投資新手來說并不友好。一些高風險的投資方式先后爆冷,甚至暴雷,用現實教育了焦慮、急躁的年輕人。讓不少人認清了忽略風險、全部梭哈的后果有多慘重,原來我只是成就別人財富神話的一顆韭菜。
淘寶近期發布的《陽臺種菜報告》顯示,2021第一季度網購韭菜種子銷量暴漲,同比增長370%。而95后更是成為種菜大戶,位列他們種子購買量第一的便是韭菜種子。韭菜不但成為了年輕人自嘲的象征,還成功逆襲,擊敗種種小清新盆栽成為陽臺新寵。
看到這份容易讓人浮想聯翩的數據時,很多人感受到了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的瘋狂暗示。
其實,韭菜成為陽臺新寵也有其必然性。當代年輕人工作忙,自由支配時間比較緊張而事務又比較多,并沒有侍弄花草的清閑。相較于嬌氣的綠植,韭菜實在是太好養了,適合盆栽,只要定期澆水就能茁壯成長,像極了廣大堅強的打工人。
而且韭菜生長迅速,長成后可以收割數茬。種韭菜的人心情好時可以欣賞一片欣欣向榮的綠色,心情不好可以割一茬炒雞蛋,體驗雙倍快樂。
年輕人買韭菜種子來收割,顯然并不僅僅是為了發泄,背后的心理因素,更像是一種對自我的警示,提醒自己不要在既沒有掌握知識,又沒有理性分析的基礎上跟風投機,否則,人為刀俎,我為韭菜。這樣看來,年輕人雖以韭菜自比,在喪的表象背后,是一種清醒的自我勉勵,其實非常正能量。
就這樣,在種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個體偶然的自嘲行為獲得了不錯的反饋,逐漸推廣開來,變成在年輕人中悄然進行的陽臺革命,越來越多人體會到了割韭菜的快樂。
花盆中微縮的精神故鄉
其實不止是韭菜,辣椒、薄荷、梔子花、大蒜、香蔥、草莓、小蘿卜、毛豆、地黃瓜都是如今淘寶熱銷的種子,這些作物用量小而單價貴,適合在花盆中種植。更關鍵的是種植難度小,實在不會種還可以全程請教淘寶客服,讓對方手把手教學。
因為吃自己種的菜,不但能體會豐收的快樂,而且吃得更放心。所以這個愛好其實很容易“上癮”,在沒有大力推廣的情況下,種子銷量大幅度上升便是愛好者群體不斷擴大的體現。
在刻板印象中,種菜常被當作“養老”愛好,然而根據《淘寶陽臺種菜報告》的數據,淘寶上賣出的種子,60%都被95后買走了。陽臺菜圃化,顯然是屬于年輕人的習慣。也許對于年輕人來說,三五個瓶瓶罐罐構建的不止是菜園,更是自己靈魂的綠洲。
所以年輕人對于陽臺種菜是認真的,他們的需求甚至催生了陽臺菜園裝備。淘寶上的幾個管道經過簡單的拼搭組合,就把陽臺變成了高效的立體梯田。如今春天到了,想必這些陽臺種菜的高手們,又將迎來一波春耕。
各個城市陽臺的“菜化率”是不同的,其中上海,東莞,北京位列中國陽臺“菜化率”的前三甲,正好是北京、上海、大灣區各占一位。而排名4-10位的分別是蘇州、廣州、南通、重慶、深圳、宿遷、杭州。
排名前十的城市或者位于東部沿海,或者屬于中國的中心城市,呈現出一種越是高度發達的城市,居住在其中的年輕人,越愿意在陽臺中種菜的趨勢。這當然有出于實用主義的考慮,花草習性各異,種植要求高,而蔬菜好養、好看又好吃。
更重要的可能是心理和審美的原因,人類需要與別的生命發生互動,養寵物、花草都是排解寂寞的方式,種菜的參與感還要更強。更何況,中國擁有悠久的農業文明史。中國人早已從感性中將農業與故鄉、恬靜、幸福聯系在了一起。年輕人在屬于自己的角落打造“農田”,便是這種審美情趣的體現。
工業時代的鄉愁
歐亞大陸是地球上面積最大的大陸,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非常明顯,每年夏天在內陸地區會形成巨大的熱低壓中心。中國位于歐亞大陸東岸,擁有中緯度和低緯度的大片土地,氣候受季風影響較為強烈。
太平洋上空形成高壓中心,將海洋上空濕潤的氣流吹向大陸內部,形成東南季風,影響中國東部的大片區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甚至黃土高原都受到它的影響,在夏季溫度升高時迎來降雨集中期。
隨著太陽直射北移,氣壓帶風帶也隨之北移。印度洋上空的東南信風跨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影響變為西南季風,跨越印度次大陸或中南半島,為中國華南、西南地區帶來降水。西南季風與東南季風的影響區域互有重疊,形成了中國最適合發展農業的地區。
優越的氣候條件提供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為農業的出現和推廣奠定基礎。中國人獨立馴化了水稻和粟,并以此為主食,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延續至今。大米飯和小米粥至今依舊是中國人的常見主食。
借助氣候優勢,中國古代的農業文明高度發達,人口長期位居世界前列。為了養活龐大的人口,歷代王朝異常重視農業問題。文人對于農業也懷有特殊的體恤和向往,最終形成了重視農業的社會風氣和價值取向。
經過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大量農業人口涌入城市,中國的城市化率早已過半。城市不但是一個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更是大部分當地人朝夕生活的家。但是大部分中國人對于故鄉;對幸福生活的想象依舊是田園風格的。
去不了田園,就陽臺造園
也許今日不少中國人已經是城市化的第3代,第4代了,但是城市化的短暫歷史相較于漫長的農業史來說依舊很短暫。現代人在身體上適應了室內生活、電子設備和城市喧囂,但是在精神上難免對這種生活感到孤獨。
如今年輕人前往中心城市尋找未來,這種形單影只,前途未卜的孤獨狀態,自然需要排解和寄托。陽臺,也許就是當代年輕人微縮的精神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