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曉丹 來源:化肥農藥助手,陳力(高級農藝師) 日期:2021-03-12
當下時節各地小麥主產區的小麥陸續開始進入返青拔節期,由于各地氣候變化無常,造成小麥的病蟲害發生嚴重,特別是小麥莖基腐病近幾年發生嚴重,特別是以魯西、魯北、豫東、蘇北、皖北區域近年來發生嚴重,對小麥的產量影響很大,嚴重的造成小麥及早枯死、不能很好的孕穗和灌漿,農民十分擔心這種病害的危害,下面就分析一下小麥莖基腐病的發生及防治技術,僅供廣大農戶實際管理過程中參考。
小麥莖基腐病發生原因
小麥莖基腐病是近年來造成小麥“白穗頭”的主要病害之一,該病害近年來的發生逐年加重,特別是玉米和小麥輪作的區域發病更嚴重。田間發生有原來的零星發生演變為大面積發生,這種病害的發生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下面就具體分析一下。
1、土壤生態的原因:由于多年來在種植小麥的過程中,農戶大量使用化肥以及濫用化肥造成土壤中的殘留過大,土壤的酸堿平衡被打破導致土壤鹽漬化嚴重,同時近年來的小麥赤霉病的大發生,土壤中的鐮刀菌含量不斷增加,由多種鐮刀菌引起的小麥莖基腐病發生逐年加重。
2、耕作制度的原因:由于近年來的秸稈還田制度的推行,對各地的農業生產有很好的作用,同時還減輕了對環境的污染。但是由于各地的耕作機器及標準不同,導致許多地方耕層太淺,導致小麥的播種深度不夠,小麥的根系扎根太淺,加上上茬作物殘留的病菌依附在土壤表層,遇到合適的溫度和濕度造成小麥莖基腐病的發生嚴重。
3、防控不到位:由于小麥莖基腐病和紋枯病、赤霉病的表現癥狀容易混淆,農戶在防治過程中沒有及時做好預防,導致后期發生之后很難去防治,同時防治成本加大并且效果不是很好。
小麥莖基腐病與其他病害的區分
小麥莖基腐病的防治措施
1、加強土壤管理:小麥種植前進行秸稈還田的耕作時,一定要進行深耕和復配一些生物菌劑進行土壤處理,這樣會很好的把破碎的秸稈進行發酵處理,轉換成有機肥,有利于小麥深扎根,根系發達抗病能力強。
2、做好肥水管理:小麥播種前可以使用復合肥混配有機肥作為底肥,這樣可以很好的改變土壤的團粒結構,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根據播種量的大小和小麥品種的特性選用小麥專用肥,適當加大有機肥的比重,占比達40%以上,同時根據往年的產量情況,適當調整氮磷鉀三元素的比例,做到科學用肥,合理用肥。
3、提前防控:小麥播種前一定要進行小麥拌種,拌種劑可以選用“精甲霜靈”、“噁霉靈”、“噻呋酰胺”、“咯菌腈”系列的復配制劑或者單劑進行。噴藥防治一定要抓住關鍵時期,小麥分蘗期、返青拔節期進行提前噴藥預防,藥劑選用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靈、噻呋酰胺、氰烯菌脂、丙硫菌唑、葉菌唑等產品進行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