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確保2024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責任編輯:胡瀟月 來源:中國證券報 日期:2023-12-25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2月19日至20日召開,會議從多個方面部署了2024年“三農”工作。業內人士表示,要深入推進重大農業科技發展,謀深謀細謀實,聚焦糧食生產、耕地保護、種業振興、鄉村產業發展等重點任務,進一步夯實農業基礎,找準方向路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
會議強調,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從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出發,找準鄉村振興的切入點,提高工作實效。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推動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鞏固大豆擴種成果,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做好農業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確保2024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我國克服較為嚴重的自然災害等多重不利影響,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總產量達13908.2億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增長1.3%,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唐仁健日前表示,今年糧食生產先后遭遇黃淮罕見“爛場雨”、華北東北局地嚴重洪澇、西北局部干旱等災害,大面積單產提升則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災害影響。
據測算,開展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的整建制推進縣糧食單產增長率比非項目縣高8.8個百分點,300個大豆、玉米整建制推進縣單產提升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73%以上。
“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是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底氣所在。”唐仁健說。
加強農業科技創新
會議強調,要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
農業科技的進步對提升農業發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4%。”唐仁健表 示,今年以來,持續用好種業振興行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生物育種重大項目三大抓手,在底盤技術、核心種源、關鍵農機裝備等領域發力,加快補上短板弱項。
近年來,我國農業關鍵技術和重大品種陸續取得突破。12月20日,農業農村部官網發布消息稱,按照“一年開好頭、三年打基礎、五年見成效、十年實現重大突破”總體安排,全面推進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創新攻關、企業扶優、基地提升、市場凈化五項行動落實落地,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和階段性進展。一些關鍵技術和重大品種取得突破。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生物育種重大項目啟動實施,國家育種聯合攻關和畜禽遺傳改良計劃扎實推進。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目前由69家農作物、86家畜禽、121家水產等龍頭企業組成的國家種業企業陣型已初步構建。相關部門正推動陣型企業與科研單位、金融機構、種業基地對接,支持牽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育種聯合攻關,著力打造航母型領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和專業化平臺企業。
讓農民真切嘗到鄉村產業發展甜頭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產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近年來,農村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改善,新產業新業態大量涌現,鄉村產業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也看到,當前鄉村產業發展還存在產業鏈條較短、融合層次較淺、要素活力不足等問題,亟待加強引導、加快發展。
相關農業領域專家表示,經過多年實踐,各地在促進鄉村產業發展中積累了寶貴經驗。我們要牢牢抓住機遇,順勢而為,加快發展鄉村產業,科學系統推進相關工作,促進鄉村全面振興,讓廣大農民真切嘗到鄉村產業發展甜頭。
相關規劃的實施也為發展鄉村產業提供了重要參考。農業農村部此前印發的《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鄉村產業體系健全完備,鄉村產業質量效益明顯提升,鄉村就業結構更加優化,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顯著提高,農民增收渠道持續拓寬,鄉村產業發展內生動力持續增強。
唐仁健在第二十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主旨講話時表示,發展鄉村產業,要重點把握好產業選擇、產品打造、效益提升、具體打法、利益聯結等關鍵環節。
“要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對接科工貿,推進鄉土資源轉化創造、鄉土風情持續再造、產業鏈條延伸鍛造,構建優勢特色鮮明、產品品質優良、產業鏈條完整、綜合效益突出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唐仁健說。
值得一提的是,相關農業領域龍頭公司近年來也積極探索實踐路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綜合利用各方資源,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此外,金融領域在支持鄉村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中也有更大作為。就在今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下發關于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指導意見。
該意見明確,要充分挖掘鄉村多元價值,創新特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全力支持鄉村餐飲購物、旅游休閑、養老托幼等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加大中長期貸款投放,合理滿足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建設融資需求。依法合規加強與電商企業合作,探索建立健全信用評級、業務審批、風險控制等信貸管理機制,支持“數商興農”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建設,助力發展電商直采、定制生產、預制菜等新產業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