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胡瀟月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網 日期:2023-11-06
10月24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彬于第二十三屆全國農藥交流會主題大會(揚農論壇)上發表講話。李彬副會長表示,農藥企業要防投資擴產沖動,堅持有所不為,才能考慮有所為,才能突出自身的特點,走好自己的發展道路。相關發言內容如下:
2023年對于石化行業和農藥行業來講,都是跌宕起伏和極不平凡的一年。雖然隨著疫情的好轉,全球產能逐步恢復,但化工品市場需求卻出現了急劇下滑的局面。從有關部門報告的數據看,1-8月全行業收入同比下降3.6%;其中化工行業收入同比下降5.9%;農藥行業收入同比下降20.8%。1-8月全行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34.4%;其中化工行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49.4%;農藥行業總額利潤同比下降64.4%。
中國是世界農藥生產第一大國,為世界糧食穩產做出了貢獻,但經營情況經常出現這樣周期性的波動,除了客觀原因,我分析還有下述我們行業內部原因:
一是戰略定位還不夠精準。當前我們行業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產業轉型的要求不僅迫切,而且產業轉型的空間巨大。雖然不少企業都在追求高端化發展、差異化發展,尋求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的方向,但從絕大多數企業的產業結構現狀來看,低端產品、同類產品擁擠的現象比比皆是,還沒有從根本上走出低端過剩、高端不足的發展弊端。相當多的企業現狀是“專的不夠、精的不深、特的不優、新的不亮”,企業的戰略定位還不夠精準,還有很大的差距。企業的戰略定位一定要聚焦,一定要符合未來市場發展的方向,果斷放棄沒有未來的業務,夯實企業競爭優勢的立足點,努力打造強大到讓競爭對手望而卻步的相對優勢和絕對優勢。現有的產品,都要力爭做到細分行業的第一或者第二,要想脫離低端市場的競爭,你就必須建立相對和絕對的優勢,開創快人一步、高人一籌的藍海市場。
二是創新能力還不夠突出。企業的創新不僅要依靠自己,還要依靠外部的聯合,創新能力要靠戰略組織。在戰略定位明確的前提下,緊緊圍繞企業業務的深層邏輯做文章。對于傳統的市場,努力尋找與固有有競爭力伙伴的協同關系;要與那些已經站穩腳跟的競爭對手建立協同合作關系,要依靠合作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對于全新的市場,要組建充滿熱情、勇于開拓的生力軍,要大膽選擇能夠承擔特殊使命的“特種兵”。許多企業的創新失敗,關鍵是沒有找到這種創新的人才。現在我們不少企業是你會的我也會,你不會的我也不會,差異化的關鍵還是在創新能力上。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必須要依靠創新。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未來走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關鍵核心。
三是市場服務還不夠到位。未來市場的競爭,很大程度集中在市場服務上,目前我們不少企業的市場服務,還局限在產品銷售服務上,還沒有超前服務的意識,還沒有為用戶提供一攬子服務的能力。為了市場的未來,為了企業的明天,我們必須要把市場服務擺在企業的戰略位置上,服務是很難分出世界第一和第二的,但我們一定要相信,用戶對每一個企業的服務都是有評價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用服務提升市場的競爭力,這就是我們不斷提升服務水平的標準。
四是治理方式還不夠規范。企業治理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組織要求極高的工作。在我們行業眾多的企業中,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經營不夠規范,現代治理水平亟待提高;還有一些企業存在產權結構不清晰,合規意識不強,內控機制不健全,缺少科學、合理、可操作性的規章制度,與現代企業治理要求相距甚遠;有些民營企業仍然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組織管理結構不明確,關鍵崗位不是因事設人,而是因人設事,擅長的人干不了擅長的事;有些企業熱衷于鋪攤子、上規模,盲目多元擴張,缺乏監督約束機制和獎懲激勵機制,導致投資失誤、負債過高、經營困難,甚至存在不合法行為。這種企業治理方式和企業管理模式造成了不少企業出現發展不可持續、效益不能長久、發展困難重重的局面。
根據上述形勢分析,針對農藥行業下一步工作,提出幾點建議,供大家在工作中參考:
一、農藥行業要準確把握今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專題會議精神,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穩”的重點要放在穩運行、保增長上;“進”的重點要放在調結構和高質量發展上。
二、大力開拓市場,這是2023年乃至今后很長一個歷史時期,整個農藥行業穩中求進的頭等大事。中國現在雖然是農藥產量第一大國,但遠不是品牌第一大國,我們大多數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充其量是一個原藥或大包裝供應商的角色,我們的經營工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三、越是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越要加大對供應鏈風險的防控。第一,要與上下游企業形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首先要求供應鏈的成員加強互相信任。第二,應該加強成員間信息的交流與共享。第三,建立正式的合作機制,優化決策過程,供應鏈企業之間應該通過相互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溝通來消除信息扭曲,從而降低不確定性、降低風險。
四、要防投資擴產沖動。農藥行業近些年來,由于一些新的廠家的涌入和大家在搬遷、退城入園過程中膨脹的擴產計劃,使得我國的農藥產能大大增加。一個稍微好一點的品種有幾十個、幾百個登記的情況并不鮮見。如何做好行業自律,切實做到合理發展,這是擺在所有企業面前的課題。要堅持有所不為,才能考慮有所為,才能突出自身的特點,走好自己的發展道路。
五、防資金占用過高。農藥行業歷史上就有賒銷的傳統,行業不景氣期更容易出現庫存高、應收高、利潤低的“兩高一低”現象。為了避免此類現象的出現,我們既要分析庫存和產成品資金的構成,也要分析應收賬款的賬齡,然后研究制定“壓庫存、降應收、提效益”的具體方案,嚴控庫存和產成品資金占用過大、尤其是應收賬期過長的風險,把庫存和產成品量控制在合理區間,把應收賬款風險降到最低,持續改善資金占用、不斷提升資金的周轉和效率,不斷改善企業的運營質量和效益。
六、堅持行穩致遠。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那是因為當時我們國家不管生活物資還是生產物資都極度全面匱乏。但經過40多年的發展,我們很多行業,包括石化行業,除部分高端產品外,都已進入全面產能過剩階段,甚至是嚴重過剩階段;宏觀經濟已經進入“伴險增長”通道(經濟學家語)。所以,我們現在倡導的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發展。實際上農藥行業也進入了“伴險增長”通道;企業要防止由“伴險”演變為“出險”,因為一旦“出險”并無保險機構為你買單。只有在“伴險增長”通道中安全長跑,才有可能行穩致遠。
七、防安全生產隱患。自開展“安全提升行動”以來,廣大石化企業更加重視安全生產,通過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改,全行業和各企業的本質安全及綠色發展水平得到不斷提升。但我們農藥行業近幾年發生的幾起重大安全事故,我們大家都應該記憶猶新。這些事故的發生,暴露出的共性問題主要還是安全意識需要增強、安全管理需要強化。科學和技術的進步,使得石化企業和化工生產過程實現本質安全是可能的。首先是全員安全意識的提高,企業內真正形成人人重視安全、人人為安全負責的濃厚氛圍和責任意識,每一位員工要發自內心的“我要安全”、而不是“要我安全”,只要每一位員工都做到了安全工作“時時不松懈、處處不麻痹”就會避免很多事故的發生。
同志們,在異常復雜的國際環境和不確定性因素陡增的挑戰面前,農藥行業和石化行業一樣,過去兩年里取得了遠超預期的不易成績,為實現穩中求進的總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今年出現了新的情況和新的矛盾,不過只要我們勇于面對挑戰、不懼困難、共克時艱,只要我們沉著冷靜、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地做好自己的事,相信農藥行業一定能夠渡過這個困難周期,迎來更加燦爛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