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農資導報 日期:2009-08-28
2009年對于農藥企業來說是關口之年。國內農藥企業面臨大環境和小行業共同的壓力,需要新的戰略轉型才能應對壓力,才能爭取更好的生存與發展機會。而今年上半年以來,企業數據顯示,國外幾家大的農藥企業經濟形勢良好(見本刊上期頭條)。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農藥企業與國外農藥企業如何合作成為很多國內有一定實力農藥企業非常關注的問題。8月11日中國農藥工業協會(CCPIA)與植保(中國)協會共同舉辦了外資企業座談會,在會上暢談中外農藥企業合作共進之道。
與會代表認為,在當前形勢下國內外農藥企業應該在六方面尋找最佳合作點:
第一,建立相對完善的政策法規來指導行業的健康發展。使農化行業進入法制化管理的軌道。植保(中國)協會法規委員會負責人郭井泉表示,法規的制定既要考慮現狀,又要具有前瞻性,積極鼓勵技術進步,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了中國《農藥管理條例》修訂更完善,協會收集了發達國家、不發達國家、與中國類似的發展中國家等十多個國家的法規管理條例,提供相關部門參考。我們愿意成為條例修訂的參與者或者是支持者。
第二,共同促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進程。近年來國內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斷加強,這是社會發展、行業進步、企業綜合實力增強的具體表現。植保(中國)協會知識產權與質量委員會負責人沈建平表示,國外公司一直很關注知識產權,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資料,希望能夠與國內企業合作,分享資料,共同打假。與CCPIA聯合,共同推動政府進一步重視打假工作。
第三,中外企業共守誠信經營,合作打擊假冒偽劣。目前全國生產農藥的企業有4000多家,但其中獲得國家行業準入的合法生產企業僅為1800多家,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游擊隊導致農資市場混亂,國內的骨干生產企業受到困擾,跨國公司也深受其害。國內外企業要聯合行動,使違法生產、經營者受到制裁。
第四,履行社會責任。植保(中國)協會環境健康安全委員會負責人夏烽表示,指導企業合理、合法、高標準生產農藥,是EHS委員會的宗旨,我們愿意向國內企業推薦國外公司執行EHS的經驗和心得,同時,植保(中國)有很多培訓資料,比如像生產時如何防止交叉污染,安全倉儲、運輸等等方面,可以通過CCPIA的網站及刊物等與成員單位進行共享。
第五,中國企業參與全球采購鏈建設與合作。中國已經成全球農藥主要生產國,全球采購是農化市場需求發展的結果,也是客戶服務需求的結果。愛利思達生物化學品(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昆認為,中國農藥工業的出口額度正在逐年遞增,植保(中國)的成員單位在國內的采購量不斷加大,僅愛利思達公司去年在國內采購量超過了1億美金。但是,如此巨大的采購額,國外公司也沒有與國內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通常都是一單一單的進行采購。希望能夠與CCPIA合作,CCPIA推薦其會員單位成為長期合作的戰略伙伴。通過合作,國內外企業達到雙贏。
第六,貼心農化服務,幫助農民學習安全用藥。指導農民科學用藥,是農藥工作者長期的責任。國內外企業應聯合承擔對中國農民安全使用農藥的培訓工作。植保(中國)協會安全使用委員會負責人區越富說,為期三年的安全用藥項目,使中國2萬多農民直接受益。主要以縣為單元,將有影響力的農民、經銷商組織培訓,已初見成效。但是,中國有7億農民,僅靠這種操作很難全面解決農民用藥問題。希望能與CCPIA的成員合作,建立一種可操作的模式,共同將培訓進行到底。通過CCPIA的網站,將國際糧農組織(FAO)的行為守則中與農藥相關的內容進行宣傳和操作。
農藥工業協會羅海章理事長說,當前,金融危機對農藥行業的影響正以一種漸進性方式顯現,其影響比預期要大得多,影響周期更長。農藥行業已經從前幾年的繁榮期進入到較長時間的調整期。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國內工業平均出口水平下降21%,而農藥出口的降幅達32%;全國效益平均水平下降22%,而農藥行業效益水平降幅到達34%。因此,在農藥工業發展過程中潛在的一些問題和缺陷,在全球金融危機大潮的沖擊下顯現出來。中外企業間要聯手合作,使農藥行業得到持續發展。
植保(中國)協會主席狄仕文說,今年農藥需求不旺,一是受金融危機影響,二是病蟲草害發生不嚴重。基于這種狀況,農化公司之間更需要加強溝通和合作,彼此扶持,共同渡過難關。植保(中國)成員公司,具有良好的國際市場經驗,希望能夠將其植保和專業知識提供給中國廣大的農民和農村,更好地為“三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