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胡瀟月 來源:農藥工業網 日期:2023-06-27
在第十屆農藥行業經濟運行分析會上,《世界農藥》采訪了安徽眾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電亮,下面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了解下眾邦是如何保持業績穩健增長的。
Q:眾邦專業做水稻田除草,赤金®、眾邦稻同喜®、眾邦稻美娜®以及今年獲獎的眾邦瑪利®,每年都有新產品投放市場,同時眾邦在2022年交出的答卷,銷售額8.28億,同比增長12.66%,請吳總分享眾邦這幾年的發展歷程。
A:眾邦從殺蟲、殺菌劑企業轉型為除草劑企業,在行業內比較成功。水稻田除草劑作為公司戰略性作物的布局用時13年,水稻田除草劑占比公司整個國內市場份額80%。眾邦這幾年,一是生產基地板塊,我們在省級化工園區100畝地的工廠建設。二是眾邦在市場和產品研發投入力度非常大,現有證件84個,正在申報中的是55個證件,其中水稻田除草劑大概布局32-35個證件,未來我們會深耕水稻這一作物,布局從東北到長江流域以及到華南市場到東南亞,機插秧、水直播、旱直播以及機播秧市場,從封閉到莖葉處理整個除草劑板塊。眾邦市場人員的團隊,絕大部分是本科和研究生,學農學和植保專業的,我們深入一線與大農戶溝通調研,了解大農戶真正的需求。隨著土地流轉、輕簡栽培的大面積推廣,我們對水稻作物栽培的變化,老化物、新化物以及次新化物的探索,大區示范和大田推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三是加大人才的儲備和引進,隨著企業這兩年的快速發展,尤其疫情期間和疫情以后我們公司加快優秀人才的儲備和引進。四是深耕國內市場的同時,我們布局海外市場的出口和貿易端的加工,目前這兩個板塊做的比較好。
Q:關于作物賽道的理念與規劃是什么樣的?
A:目前我們國內是五大糧食作物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和馬鈴薯,從除草劑的細分領域來說,水稻田除草劑占整個國內除草劑市場的27%,比例也是最高。公司通過13年時間研究水稻這一作物,目前水稻的栽培方式有早稻、一季稻、晚稻,水稻的品種有秈稻、粳稻、和糯稻,水稻這一作物的栽培方式、栽培管理、草相的發生和草相的變化,以及除草劑使用后雜草耐藥性和抗藥性變化很大。所以它有一定的門檻和技術要求,不能用傳統思維確定當下和未來的產品解決方案。
Q:會有新的戰略方案調整嗎?
A:安徽眾邦歷時五年,在水稻田除草劑研發板塊申請了12項產品發明專利,并且啟動了產品的登記,預計2023年、2024年是新產品下證高峰期,這些證件都是獨家登記、國內首創。我們在登記、項目立項的同時就啟動了產品的發明專利的申報,它的專利保護期是20年的。
Q:眾邦近兩年成立的進出口公司表現如何?
A:目前對海外市場有兩方面布局,一是眾邦的自營進出口,我們做一些外貿的出口加工和貿易業務板塊,未來進出口業務主要瞄準東南亞水稻這一作物市場,我們在水稻產品線的布局及研究復制到東南亞,幫助東南亞稻農解決雜草抗性問題。所以從公司整個戰略來看,無論國內外都是圍繞水稻這一作物來落地的。隨著進出口公司組建兩年,去年整個自營進出口做出1億人民幣的成績,今年預計1.5億目標。
Q:在東南亞主要會涉及到哪些國家?
A:東南亞主要以越南、菲律賓、印尼、泰國這些水稻主要種植區域為主,因為他們栽培條件和國內很像,他們使用的化合物都是我們用過的老的化合物,他們長期大量使用產生抗性的程度比國內還要高,所以我們用國內的新產品、新方案、新的發明專利,完全能夠解決當前東南亞水稻栽培過程中抗性雜草難點和痛點。
Q:2020年企業再造的核心概念,三年過去是否有變化?未來五年發展規劃是什么?
A:作為中國的農藥企業并且是安徽的農藥民營企業代表,目前企業成立25周年了,公司啟動企業再造以后,我們公司制定了公司的五年發展戰略,應對疫情的變化,國內市場保持42%的業績增長,我們靠的是公司的戰略叫唯變不變。公司定位精準,鎖住新賽道,區隔對手,鎖定客戶,做大水稻這一作物市場。業務戰略清晰,有核心業務、增長業務和種子業務。運營戰略十分精準,針對區域、產品、客戶和團隊,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調整。通過企業再造我們有科學化的用人標準,有我們自己的工具4P、法制化自動運轉系統、精準的年度重點工作的運營系統。我們眾邦啟動企業再造以后,從以往“盲打”到現在“瞄打”,有了公司的戰略,就有了公司的導航儀和指南針。
Q:公司有沒有考慮以后向經濟作物拓展?
A:有的,目前公司戰略定位是做中國專業的水稻田除草劑生產商,同時我們又啟動了做中國知名的農藥品牌運營商,隨著公司快速發展,以水稻作物為核心,同時又拓展了小麥禾本科雜草精準賽道,同時布局經作的殺蟲與殺菌,公司未來會打造賽道清晰的以大農戶為中心的作物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