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世界農化網 日期:2021-10-26
中國農化品供應減少帶來的影響
巴西是全球主要農業生產國之一,自 2021 年初以來,巴西農民一直在為購買農藥支付更多費用。 巴西一半以上作物用藥需要進口,這使得其農業綜合企業容易受到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
由新冠疫情引發的集裝箱短缺和港口運營放緩帶來的海運成本激增是推動價格上漲的第一個因素。另外,由于中國是全球領先的農藥活性成分生產國之一,中國的高電價也可能導致來自中國生產產品價格的增加。
Itaú BBA 農業咨詢公司經理 Guilherme Bellotti de Melo 回憶說,這個亞洲巨頭提供了巴西進口農藥的 20%。中國在農藥原產地中的重要性的一個例子是草甘膦,因為超過 95% 的草甘膦來自中國。
經濟活動的恢復和對環境問題的更大關注導致中國的電價飆升。結果,工業活動的步伐放緩,包括部分或全部關閉生產農用化學品的工廠。隨著北半球對能源的超級需求即將來臨,電力可能會變得更加昂貴。
這種生產困難會導致供應減少和投入品價格上漲。專家警告說,對于今年的夏季作物,該顧問預計農藥的供應不存在結構性問題。
荷蘭合作銀行在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中國實施的限電限產政策所造成的影響正在中國和世界各地的供應鏈中蔓延。食品和農業綜合企業 (F&A) 領域的不同部門感受到的壓力各不相同。糧食、肉類、蔬菜等主食生產受影響不大,電力供應保持相對穩定。然而,生產加工(包括谷物和油籽、農業投入品等)和相關行業(包括包裝和物流)的壓力正在上升,最終將影響所有其他行業。
歐盟實施BD和F2F戰略將對農業帶來的影響
瓦赫寧根大學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在一項由 CropLife Europe 和 CropLife International 委托進行的研究中對BD和F2F戰略可能對農業帶來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繪制出當公司將農藥和化肥戰略與歐盟委員會的目標保持一致時農業生產會發生什么情況。結果顯示,若實施以上兩個戰略,將導致農作物的產量下降,有些作物產品降幅達30%,進而導致農產品價格上漲、歐洲出口減少以及從歐洲以外地區的農產品進口增加。
另外,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也會導致質量問題。例如,如果使用較少的殺蟲劑,谷物就容易受到真菌毒素的影響,導致不適合作為食物或飼料。減少養分和殺蟲劑的使用會導致每公頃蘋果產量降低、果實變小和果皮受影響。消費者對質量較低的水果購買意愿降低。因此,如果需求方面沒有變化,這意味著歐洲必須期待更多的稀缺性--因此農產品價格會上漲。隨著出口下降而進口增加,它還會對歐洲貿易平衡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