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 日期:2021-10-18
二氧化碳回收、高效利用,是目前的世界性難題,近日中國和冰島合作共建的全球首個“二氧化碳制光伏材料”項目正式簽約,該項目將落戶連云港國家石化基地內,年回收工業尾氣中的二氧化碳15萬噸,相當于基地內15套大型石化裝置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經過上下游一體化裝置的深度加工,回收后的二氧化碳能夠"變廢為寶",產出2萬噸光伏面板的核心組件原材料,這些材料可以生產5000萬平方米的光伏膜,全部用于光伏發電后,裝機量可以達到5GW,一年能產生60-90億度電,這相當于2座百萬千瓦火電廠1年的發電量。
碳達峰背景下,江蘇化工產業正謀求向綠色新材料供應商轉變。恒力石化“生物可降解新材料項目”依靠自主開發工藝技術,依托化工產業園原料及配套優勢,年產45萬噸生物降解塑料,十四五期間將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可降解新材料生產基地。目前,江蘇規上化工企業年研發費用超過200億元,國家及省級以上創新平臺近千家,近年研發的新能源、新材料產品居全國前列。
在張家港江蘇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入駐的企業上下游裝置互為配套,是江蘇省循環經濟試點園區,正在打造高效綠色一體化產業鏈,被譽為沿江開發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同步發展的典范,而園區內企業90%以上是規上企業。
近年江蘇化工壓減低端低效產能,累計關閉化工企業4626家,總數從近7000家下降至2169家,化工園區從54家壓減至29家。
江蘇省工信廳材料處副處長劉華說:“今年全省將繼續關閉退出低端低效化工生產企業,計劃再關閉200家以上,做到應關盡關,環境敏感區域內化工企業今年底前要全部停產關閉。我們要依靠創新驅動化工高端化發展,打造一批全國領先的新技材料新產品新技術,實現化工大省向化工強省的邁進。”
在大規模壓縮低端低效產能、節能減排的同時,今年以來江蘇化工行業集聚度進一步提高,依靠規模優勢和新技術新產品,化工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增長近20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