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汪建沃 來源:湖南省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14-07-03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無論從中央政府的大政方針,還是地方政府的實踐探索來看,中國專利保護的力度必然越來越嚴,對農藥營銷進行全面監管的地區也必然會越來越廣,打擊侵權和假冒偽劣產品力度在不斷加大。我國農藥行業缺乏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技術創新能力不強,這是農藥行業發展面臨的第一大瓶頸。
6月13日,環保部公示了第一批符合環保核查要求的草甘膦(雙甘膦)生產企業名單,自此歷時一年多的草甘膦環保核查終于塵埃落定。在10家申請核查備案企業中僅4家通過了首批環保核查,通過率僅為40%。修訂后的新《環保法》規定對持續性的環保違法行為按日連續進行罰款,不設上限,新法實施以后,農藥企業的違法成本將進一步提升。新環保法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違法排污的懲罰力度,環保壓力在未來幾年內將成為國內各區域的常態。環保問題一票否決的弦拉得越來越緊,環保問題是農藥行業發展面臨的第二大瓶頸。
農業部發布第2032公告決定,自2015年12月31日起,將全面禁止福美胂、福美甲胂、氯磺隆所有產品和甲磺隆、胺苯磺隆單劑在國內銷售和使用;自2016年12月31日起,禁止毒死蜱和三唑磷在蔬菜上使用;自2017年7月1日起,禁止在國內銷售使用甲磺隆和胺苯磺隆的原藥及復配制劑。雖然高毒農藥在我國占整個農藥市場的比例已經下降到了5%以下,但國家對高毒農藥和有使用風險的農藥的禁限用力度在逐年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是農藥行業發展面臨的第三大瓶頸。
面對國內外農藥市場已融為一體的新形勢,我國農藥行業要怎樣在國際市場上鞏固和提升自己的地位?又該怎樣打破瓶頸、走出重圍?
首先,要強化創新意識,仿創結合,增強盈利能力,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升級。
其次,要加大環保力度,變壓力為動力,用行動改變現實,向社會傳遞農藥行業正能量。以草甘膦環保核查為起點,向其他產品輻射開來,實現全行業整體提升環保水平。同時要大力發展高效、低毒、低殘留、安全、環保型農藥制劑,特別是要加快生物農藥發展步伐。
第三,要加強中外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市場。未來國內農藥企業整合是必然的趨勢,而與國外公司進行合作和走出去發展也會是國內越來越多企業的選擇。
第四,實施品牌戰略,改變“三缺乏”現狀。各級政府、各級行業協會、農藥生產企業等要多方聯動,合力打破瓶頸、突出重圍,加強對農藥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研究,增加產品附加值,轉變在國際制造鏈中處于低端環節的現狀,樹品牌、創名牌,提高國際市場認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