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汪建沃 來源:湖南省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14-04-28
由于新農藥的開發面臨篩選難度大、投資多、耗時長、成功機率小等幾大難題的困擾,特別是當農藥市場競爭中的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當中國農藥企業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國際農藥巨頭的競爭,國內農藥企業之間簡單模仿的速度也驟然加快,導致產品同質化、傳播同質化、市場同質化,消費者也同質化的現象越來越普遍。近些年來,這種熱門產品效應在農藥行業集中表現為仿制國外專利到期產品一哄而上,相同登記,重復建設。
產品同質化形象嚴重,熱門產品才能過剩,這是制約中國農藥工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頑疾,應該給熱門產品及時降溫。
嘧菌酯作為一種廣譜、高效、低毒的新型殺菌劑,在水果和蔬菜的病害控制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先正達公司1997年首先上市,公司產品專利期到2010年。隨著嘧菌酯專利到期,國內掀起了一股嘧菌酯登記熱潮。2010年上海禾本藥業有限公司獲得了首家原藥產品登記,2011年上虞穎泰、泰州百利等2家企業獲得原藥登記,2012年利爾化學、南京紅太陽等22家企業獲得原藥登記,2013年江蘇匯豐、永農生物等17家企業獲得原藥登記,今年又有安徽富田、湖南國發等9家企業獲得原藥登記。截止2014年3月25日,全國共有51家企業獲得嘧菌酯原藥登記。登記含量為95%、96%、97%、97.5%、98%不等。取得單制劑和復配制劑登記的產品更是多達200多個,登記的劑型有懸浮劑、水分散粒劑、懸浮種衣劑、微乳劑等。
噻蟲嗪是第二代煙堿殺蟲劑中的一個代表性化合物,對刺吸式害蟲如蚜蟲、飛虱、葉蟬、粉虱等有良好防效,專利權人為先正達參股股份有限公司,專利期滿日為2013年7月20日。2012年遼寧葫蘆島凌云集團農藥化工有限公司獲得了首家原藥產品登記,當年共有山東聯合、江蘇綠葉等6家企業獲得原藥登記,2013年有石家莊興柏、江蘇常隆等15家企業獲得原藥登記,今年又有連云港金囤、浙江禾本等6家企業獲得原藥登記。截止2014年3月25日,全國共有27家企業獲得噻蟲嗪原藥登記。登記含量除海利化工為98.5%外,其他均為98%。取得單制劑和復配制劑登記的產品有70多個,登記的劑型有懸浮劑、水分散粒劑、懸浮種衣劑、可濕性粉劑、種子處理懸浮劑、種子處理可發生粉劑、微囊懸浮劑、膠餌、餌粒等。嘧菌酯、噻蟲嗪等專利到期產品的登記,可謂是熱浪不減,大有長江后浪推前浪之勢。
在全球農藥市場上,非專利產品占75%左右。未來3年,還有近30個國外農藥品種專利到期。這是機會,但處理不好,機會就會變陷阱。
筆者不反對對專利到期農藥品種進行更有效的利用,但企業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農藥企業在到期專利技術開發過程中,要從工藝路線設計出發,進行必要的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轉化率、產品含量、選擇性等,還要有的放矢的選擇工藝條件、安全有效的分離措施等,從源頭實現清潔生產,減少三廢產排,降低生產成本,達到低投入、高產出的目的。通過仿中學、學中創,吸收精華,走一條仿制、仿創、創制的發展之路。
草甘膦、百草枯、阿維菌素等一幕幕悲劇,害垮了多少農藥企業。前車之鑒后事之師。如果一味盲目拿來,生搬硬套,低水平重復建設,你追我趕一哄而上,只會形成惡性競爭,行業發展將陷入困窘!